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今日,普通民众对于亚运夺多少金牌早已兴趣不大了。中国的体育政策,必须尽快走出“奥运战略”、“举国体制”,以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、体育就是奥运多拿奖牌,而应该认识到,体育是全民的事情。国家体育机构、教育机构、民间体育爱好者,应该致力于在学校、社区、民间培养良好、积极、热情的运动文化,而不是将全国人民分成两类:一类去全运会、亚运会、奥运会为国拼命、另一类在电视前看这类人为国拼命。

下文中第一个论点也对,但我认为不是主要的。中国体育体制不变,不可能要求运动员到了亚运会不人人想多金牌。在运动会上,不可能为了国际友谊和国际形象“让”金牌。第二个论点才是主要的,那就是,体育应该以大众为对象。

派大学生、业余队去参加亚运会的想法,又混淆了目前的主要问题。欧美等国,除了足球、篮球等商业化、职业化成功的项目外,田径、游泳、体操、羽毛球等等,都是从业余选手里抽出来代表国家队比赛。我们学校的游泳队员,就有几个选拔上了,代表英国队参加了北京奥运。这次亚运会铁人三项赛代表澳门参赛的许郎,就是想我等一样的业余选手,最终进入获得女子第四名。如果中国 也是这种体制,那自然而然,国家队的队员都来自民间,只是大型比前集中训练一下,或比赛时国家赞助你路费,给你配个教练之类、队医之类的。换句话说,各省不要再办省体校、省运动队,那自然就不存在说“专门”挑大学生队去亚运会的问题了。

当然,中国目前大学里的体育机制也是有问题的,这个我过去在《China Daily》一篇文章里讲过。大学里也有“举国体制”的小版本,即“举校体制”,表现在大学级别的运动队也按专业队的方式来办,普通同学参与体育的机会相当稀少。事实上,在大学里,学生也被分成两类人:一类代表学校去比赛、一类在看台上看他们比赛。在英国、美国、新加坡,大中学里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机会参加一两个运动项目的机会(篮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网球、乒乓球、游泳、田径、体操、羽毛球、板球、you name it),这样,代表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比赛的同学,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。这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、大众体育、全民健身。

2010-11-14 05:07:15

据新华社11月14日报道,亚运会的口号是团结、友谊、和谐、发展,是亚洲人民的一场盛大快乐节日,不能只重金牌,不顾其他。

一家独大看似可以独领风骚,但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,使其他参与者感到成为陪衬。举个通俗的例子:本来是请大家做客的,结果,鱼翅和熊掌都让主人抢吃了,剩点汤汤水水的给人家分,咱好意思吗?生物界和自然界法则告诉我们:只有共存才能共荣。让一个“巨人”和一群“常人”按照相同规则玩角力游戏,场面未必有趣。尤其是在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情形下,在看客的助威下,穷追猛打,没有观赏价值。

另外,这会引导本来就畸形的中国竞技体育走向极端。多年来,中国一直把体育等同与金牌,把体育当作强国符号,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。体育是什么毛泽东早就说了: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。体育是属于大众的运动,是老百姓们的健康生活方式,不幸的是,这个属性被漠视了,精英体育一度成为主导。

中国媒体不应一边倒地对中国军团的金牌风暴歌功颂德,金牌拿太多并非好事,会带来负作用,这点,有关方面需要早作判断。

事实上,北京奥运会后,胡锦涛已经给中国体育指出了发展方向: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。中国应该立刻转型和转轨,把重视竞技体育转变成重视全民健身,淡化金牌,强化国人体质和健康,提倡大体育和大健康的概念,让体育理念真正回归。

一组官方数据显示:目前,中国有1.6亿人是高血压、1.6亿人高血脂,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;城市里,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,高中生里85%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;和日本孩子比,中国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;中国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%,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……在亚洲,中国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,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,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!

然而,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,亚洲绝对第一,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?

亚运会上的金牌垄断是历史形成的,和畸形的机制和导向有关,只要意识到这一点,在新的体育观念指导下,相信这种现象会有所改观。

最后,提个建议:为了改变亚洲一家独大的失衡局面,是否可以从下届亚运开始,淡化金牌,从大学或体协中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,少用国家专业队和职业选手,加大非奥项目比例,这样就可以和多数亚洲国家选手处于同一选拔背景,在相近的水平上,实现真正的公平参赛;同时,也能避免延续巨无霸现象延续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正绪

王正绪

63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王正绪: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学院、中国政策研究所副所长、资深研究员。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、教育学博士。马拉松、铁人三项赛运动员。

文章